關于天然石材的色差之美,你知道多少?(圖文)
文章出處:
人氣:
發表時間:11-29
天然石材是怎樣形成的?

天然石材是指從天然巖體中開采出來,經加工成板狀或塊狀材料的總稱。組成巖石的礦物稱為造巖礦物,形成天然石材的造巖礦物主要由石英、長石、云母、深色礦物、高嶺土、碳酸鹽、方解石、白云石等組成,各種礦物具有不同顏色和特性。作為礦物集合體的巖石并無確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,即使同稱謂的巖石,由于產地不同,其礦物組成和結構均會有差異,因而巖石的顏色、強度等性能均不同。

關于石材“色差”
石材“色差”這個詞,好像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產生。業主往往為了省錢,會想著法子扣供應商的板材錢,而色差就是最好的理由,可以堂堂正正、毫無愧疚的扣錢。到如今色差依然被當做挑剔、找茬、扣錢、拖尾款的最好借口。

天然石材有色差是瑕疵?
很多消費者其實可能有一個誤區,他覺得石材就像瓷磚一樣,就應該顏色一樣,這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。
從行業的專業角度來講,我們流行一句話:沒有差的石材,只有差的工藝和差的排版,石材色差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排版來解決,同時把它的色差變成優勢。
首先,石材是純天然的而非人造的,純天然的東西必定就會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。石材在不同的年代、不同的環境下形成,自然會有一些明顯的區別,比如像色差、色帶或者一些瑕疵。在國外的石材加工工藝當中,專門有一項技術叫做色差工程,它通過對色差的合理排版,合理達到石材的層次變化以及空間感的增強,還有視覺的沖擊。在國外很多有名的建筑上面,大家都能看到石材色差的身影。因為國外的石材行業發展歷史比較久,所以他們一直把石材的色差當成一種自然界的最高藝術。

在上海世博會上,意大利館的外墻石材根本就不分色、不排版,隨機安裝,可全體石材人都說“很藝術”。

沒有人說聯合國主席臺的石材背景墻不好的,全世界人都會認為他“很藝術”。

如果,美國的白宮,英國的白金漢,法國的盧浮宮,羅馬的大教堂,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,上海外灘那些一百多年前修建的條石建筑,都是中國石材人裝修的,恐怕全部都是“垃圾工程”,因為這些工程都是條石建成的,都存在色差。
為什么在裝修的時候大家會去選擇天然石材呢?
就是因為天然石材的獨特性,每片石材都是不一樣的,就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,也自然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塊石材。一味地追求石材一致性的消費者,其實有點舍本逐末,因為如果想要做到整齊劃一,那為什么不選用人造石材或瓷磚?
近幾年,很多瓷磚也在模仿石材的一些紋路瑕疵,包括色差它都在模仿,這是為什么呢?因為其實色差運用好了是非常美的,它美在它的層次,美在它的漸變,美在它對空間新的表現方式,同時有比較強的視覺沖擊。既然選用天然石材,則需要多一份對大自然的尊重與寬容,天然石材是在自然環境中,經過至少上億年的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,加上地質運動演變而形成的,內在外在諸多因素影響,都會造成石材的千變萬化。
自然造物,不拘一格,有色差的石材不僅不是瑕疵,反倒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最自然最純正的美,色差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了天然石材的最大魅力。
事實上,石材色差是最能創造經典的!
西班牙薩莫拉省辦公廳


意大利達芬奇國際機場

上海外灘 萬國建筑群

這些著名的石材建筑都是典型的色差工程!
越來越多著名的石材色差工程,都在傳遞一個信息:石材色差是最能創造經典的,也是最不會過時的裝飾潮流。
天然石材的美,首先體現在其獨一無二的天然紋理,而每一條細紋、每一道印記,都承載著大自然演變的蹤跡,無論是化石,亦或是再普通尋常的大理石,其在形成過程中,都有著不平凡的過去,或悲壯,或舒緩,或寧靜,都會在紋路上體現出來!
石材不應該再由“色差”來決定它的好與壞,今后石材色差越大只會越值錢。石材產品的好壞不由材料來決定,而是由整體藝術效果來決定,這就是石材產品的藝術設計原則,一旦石材產品賦予了藝術靈魂,那么石材的價值才會更高!

